植物醇的相关知识介绍
发布时间:2021-10-25 点击次数:480次
叶绿醇(phytol)简称叶醇,亦称植物醇,是植物叶绿素分上一个支链。叶绿醇属于链状双萜类物质,是一种含有多支链的脂肪醇。动物机体糖脂代谢的稳态调节与人类糖尿病、肥胖和动脉粥状硬化等疾病的形成密切相关。在动物生产方面,糖脂代谢也是影响畜禽骨骼肌代谢类型转换、肉色、肌内脂肪含量等肉质性状的关键因素。
叶绿醇(phytol),简称叶醇,亦称植物醇,是植物叶绿素分子上一个支链。叶绿醇属于链状双萜类物质,是一种含有多支链的脂肪醇。叶绿醇是由四个异戊二烯单位组成的双萜,是一个亲脂的脂肪链,它决定了叶绿素的脂溶性。
草食动物采食富含叶绿素的植物后,经消化可释放出叶绿醇。研究表明,牛饲喂青绿饲料可大幅提高肌肉、脂肪,甚至是乳汁中的叶绿醇,及其代谢中产物植烷酸(phytanic acid)的含量。因而,植烷酸的含量通常可作为判定有机肉奶制品的营养学指标之一。动物摄入的叶绿醇在体内的氧化代谢不仅能为动物提供能量,而且叶绿醇及其代谢产物还可以作为信号分子参与糖脂代谢和脂肪细胞分化调控过程。
叶绿醇的代谢转化过程:
叶绿醇的中间代谢产物主要为植烷酸和降植烷酸(pristanic acid)。叶绿醇在乙醇脱氢酶的作用下转变为2一植烷烯醛。2一植烷烯醛通过脂肪醛脱氢酶催化转化为2一植烷烯酸,然后在脂肪醛脱氢酶作用下转化为植烷酸。由于植烷酸C一3位已有甲基,不能通过β一氧化生成3一酮乙基一辅酶A中间产物,因而首先需要在过氧化酶体中进行α一氧化,即2一植烷烯酸由脂酰辅酶A合成酶催化成植烷烯酸辅酶A,随后在植烷烯酸辅酶A还原酶作用下转化为植烷酰辅酶A,后者在植烷酰辅酶A羟化酶的作用下进一步形成2一羟基植烷酰辅酶A,再通过2一羟基植烷酰辅酶A裂合酶转化成降植烷醛,降植烷醛最后在脂肪醛脱氢酶作用下转变为降植烷酸而进行α一氧化。叶绿醇转化成植烷酸的速度较慢,若肝脏中植烷酰辅酶A羟化酶活性低或缺乏,将导致植烷酸的堆积,进而引起中枢和周围神经的脱髓鞘性损害。